專家:魏耀武 | 地址:湖北武漢武漢科技大學183信箱 |
職稱:教授 | 郵編:430081 |
單位: 武漢科技大學 | 郵箱: |
教育情況:
1988~1992 武漢鋼鐵學院 材料學 工學學士
1997~1999 武漢科技大學 材料學 工學碩士
1999~2002 武漢科技大學 材料學 工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92年8月~2004年12月,武鋼。
•在武鋼耐火材料公司歷任生產車間任技術員、銷售科任銷售員、生產計劃科計劃員。
曾在武鋼-維蘇威高級陶瓷任技術及應用經理,負責南方地區(qū)的銷售工作。包括新市場的開拓,鞏固與現有客戶的關系,接受客戶經理的周報和月報,制定并實施年度銷售計劃等等。
•2005年1月至今,武漢科技大學。
多年從事耐火材料與鋼鐵反應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五年時間專門從事二項相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即:“鎂鈣系耐火材料組成及其對鋼水凈化作用的研究”(1999-20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批準號:59874018)和“無間隙原子鋼與耐火材料反應及其與氧化夾雜的關系”(2002-2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寶鋼聯合資助。批準號:5174041)。在工作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耐火材料與鋼鐵反應研究的經驗,具備了進行相關研究的理論知識。目前主持武漢科技大學和武鋼集團合作項目“鋼包渣線低碳鎂碳磚、無碳尖晶石磚的研究與應用”以及湖北省2007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MgO-SiC材料與IF鋼的作用及對鋼水碳含量的影響”,前一個項目就是為了研制適應低碳鋼冶煉所需的耐火材料,研制產品之一在武鋼300噸鋼包上進行了全套試驗,試驗結果達到了合同規(guī)定要求,即:目標使用壽命≥100次;超低碳鋼中增碳≤4ppm(RH結束樣至中間包樣的比較)爐次的比例不低于80%。
從事研究工作以來已發(fā)表論文20篇,其中,SCI收錄4篇,申請專利一項。申請者具有良好的英文基礎,可以熟練地和國外學者、商人進行語言交流,先后多次擔任國外學者和客商來中國考察的英文翻譯。良好的英語水平對他的科學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幫助。2001年11月和2007年9月先后赴墨西哥的坎昆和德國的德累斯頓參加了第七屆和第十屆聯合國際耐火材料技術會議。在會議上宣讀了兩篇論文。
于2002年6月取得材料學工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yè)論文題目是:鋼水與耐火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對鋼質量的影響。
像玻璃窯用的特異型的重質硅線石磚,需要用結合劑結合經震動預先成型,等硬化后再燒成。如果所用原料的PH值出現酸性的話,會使硬化速度變的相當慢,嚴重影響生產進度,并且不好調整。
用三級料成型的低水泥高強澆注料試樣,在1100℃燒后,放置一星期左右出現開裂(烘干的試樣沒有此現象),裂開處中有白色粉末狀不明物(因不知是什么,未化驗)。象是三級骨料引起,因用同樣的基質,換用其它骨料未出現此情況。請教各位同行專家:什么原因會造成此現象。感覺像是燒后形成了新的礦物,放置過程中出現了潮解產生膨脹,使試樣開裂。但一、骨料中沒有白色的粉末物;二、白色粉末又是什么東西。又會是什么成份呢?先謝謝各位!
詳情再次感謝李工指點!我想三級礦中的CaO應該是游離狀態(tài)混入礦中的,如果是礦石中CaO過高,形成鈣長石等低熔物的可能性大些,就不會同硅灰起反應。假設是鈣礦單獨混入可以選出來,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嘛。但廠家不承認有鈣礦混入情況發(fā)生。如果是礦石中冷卻速度快,燒成溫度低本身形成C2S的可能性應該不會太大吧,礦中鋁62%。我會等全分析結果。同時我會按您說的方法試驗一下,希望會解決,有問題再請教外您!可能的話希望能知道您更多的聯系方式!謝謝李工!
我想主要是硅微粉本身pH值的變化引起澆注料緩凝產生的,通過少量添加劑的加入調整澆注料的凝固時間,估計可以解決該問題。
用三級料成型的低水泥高強澆注料試樣,在1100℃燒后,放置一星期左右出現開裂(烘干的試樣沒有此現象),裂開處中有白色粉末狀不明物(因不知是什么,未化驗)。象是三級骨料引起,因用同樣的基質,換用其它骨料未出現此情況。請教各位同行專家:什么原因會造成此現象。感覺像是燒后形成了新的礦物,放置過程中出現了潮解產生膨脹,使試樣開裂。但一、骨料中沒有白色的粉末物;二、白色粉末又是什么東西。又會是什么成份呢?先謝謝各位!
詳情能夠猜測出原因,我感到很欣慰。我原來實驗過程中發(fā)現的C2S是白色的,黃色可能是因為含有Fe??磥泶_實是C2S粉化引起的,一方面三級料燒成溫度比較低,冷卻過程較快,此外原料也沒有得到均化而是塊料,所以其中的鈣礦可能比較集中,當用到澆注料中時與澆注料中的硅微粉反應生成了C2S。如果確實想抑制C2S的晶型轉變,可加入少量氧化鐵、氧化錳、P2O5、V2O5和氧化鉻等。
186-3397-0973
服務熱線